close

60BDD03ACA5211623052346.jpg

「嘻哈不只是一種音樂形式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對人生的態度。」

還記得第一次注意到這個節目是在youtube上,年僅15歲的選手青蛙,用一首上岸道出了青少年網路霸凌的問題、對升學體制的質疑,以及自己義無反顧走上嘻哈這條路的決心。

你們忘了前進我是向著前進 我不是年紀上的是你上了年紀

我發現自己背好了被搞了發現一切好像沒有變好
其實會考都會考但是會考的試題有幾成我通通都不會考

高水準的文字遊戲、超齡順暢的flow(節奏) ,甚至是把四位導師名字融入歌詞的創意,很快地在網路媒體上發酵,也開啟了我每個週末準時收看「大嘻哈時代」的日子。

我這才發現原來台灣有遠超出我想像,這麼多優秀的饒舌歌手。

類似的選秀節目在這之前並不算少,但我想這是目前為止讓我感觸最深的歌唱節目。

原因何在?

第一、我想是節目製作組的用心,雖然製播節目多少有商業的考量在,但可以感受他們認真想發揚嘻哈文化的初衷。

從賽制設計上,Cypher(饒舌接力)、1 on 1 battle (饒舌對決) 、命題創作到和網路歌手的頂尖對決,每位歌手的曲風或許大相逕庭,但在合作和對抗的過程卻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,而四位導師Leo王、剃刀蔣、大支、熊仔也都是這個圈子的一時之選,或許不是德高望重的前輩,從他們的講評可以看出他們對台饒的熱愛與深厚的底子。

第二、我想是每位選手背後的人生故事。

嘻哈歌曲,大多是由選手自己寫詞作曲,找尋適合自己的 beat 和設計驚豔全場的 punchline (歌詞的炸點),節目中穿插歌手取材構思、練團合作的幕後片段,讓觀眾得以更加融入選手的心境。

這才發現,他們之中有警察、有工程師、有在商圈擺攤賣甜甜圈的職人,但在晚間下班後或稍有空閒之餘,他們又成為饒舌歌手,默默耕耘著自己的夢想。

就像在上班時寫歌 工作都擺爛   為了申請轉調回台灣 我少賺一百萬

凌晨一點一個人在辦公室流淚, 坐在電腦前一整天我開始駝背

歌手韓森的 「暫時的專職的饒舌歌手」 道出在工程師和饒舌歌手身份間平衡的困境,在表演中他打破框架,精湛的wordplay和瘋狂的雙押三押,最終博得滿堂彩。

或許嘻哈只是音樂次文化的一部分,而它的起源會讓人莫名的與髒字、貧窮甚至幫派暴力連結在一起,有部分人甚至因為唱嘻哈被當成怪人,但這對他們而言並不公平。

人生有時可能不被認同,為了生活或許很苦,他們卻能用戲謔逗趣的方式把自己的經歷透過音樂傳達出來。

 

而在選出年度七強後,兩集節目上下半場的全新賽制,更是一系列節目的高潮。

上半場的「Feature 歌手合作賽」,找來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手膾炙人口的代表作,選手必須融合嘻哈元素和歌手一同完成表演。這些歌曲原先就已是經典,如何讓觀眾跳脫歌曲原先的框架,在唱與饒之間迸出新滋味都考驗著選手的能耐。Yappy 和 Faye 詹雯婷合作的「Lydia」, 當初作為偶像劇主題歌,團體 F.I.R. 憑藉此曲一砲而紅,16年後的改版將電視劇「鬥魚」的情節意象融入歌詞,配合 Faye 寶刀未老的高亢嗓音,Yappy 的表現令人意猶未竟 ; 潤少和黃妃合作的「追追追」,潤少俏皮的歌詞讓原本磅礴有氣勢的歌變得更嗨更炸,宛如頒獎典禮的表演歌曲,我甚至差點忘了這是一個選秀節目。

下半場的「Open your world 在地文化」, 歌手必須選擇一個能代表台灣文化的主題去發揮,從夜市、民歌、火旁龍,到阿公店、公祭,甚至以留學生或旁觀者的角度去省思台灣文化,都看到選手在創作題材的多元,也重申了節目製作單位想發揚台灣文化的決心。

憑你站出來就夠嗆 你讓這文化茁壯 你會證明台饒是華語嘻哈領頭羊

憑一聲旋律 Separate the skilled from the wannabes
   憑一身才氣 用才華幹掉你買榜的財力
   憑一生懸命 被『主流排擠』照樣站上國際

節目歷經了近四個月,中間也一度因為疫情嚴峻而中斷,昨天迎來最後一集竟然有些不捨。有競爭難免有遺憾,也還是有不理性的鍵盤酸民一直嘴,但正如熊仔所說:「看到一群人真的因此受到關注,有機會邁向職業,這塊餅真的變大了。」一個好的節目能堅持理念 Go big and keep real, 或許最後誰拿走冠軍已不是那麼重要,但我會記得2021年的夏天,這個台灣嘻哈節目把饒舌文化推到了全新的高度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in 的頭像
    Chain

    Chain's 塵逍隨筆

    Ch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